他播种信仰、友情和书香 ——读《丁景唐传:播种者的足迹》
大约十年前,我在图书馆读到丁景唐先生的六十年文集《犹恋风流纸墨香》,很是喜欢,再想找一本他的传记来读,却付之阙如。如今,这个遗憾得以弥补,上海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了《丁景唐传:播种者的足迹》。这部传记最初是一部口述自传,从1998年开始,丁景唐先生口述,先生的女儿丁言昭笔录整理,并在一家报纸上连载。此后,因种种原因丁先生中断口述,在其去世后由女儿续写下去,终于完成这部40万字的人物传记。
印在封面上的一句话概括了全书的内容:一位地下党员、文史学者、出版大家的人生际遇、革命信念和精神遗产。丁景唐1920年出生于松花江畔的吉林市,1937年抗战爆发后,他在上海加入当时由中共江苏省委领导的青年学生团体——上海学生界救亡协会,这便是丁景唐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。当时的具体工作是在“学协”机关刊物《学生生活》担任发行员和通讯员,他在参加进步青年组织的读书会活动中,读到斯诺的《西行漫记》等书刊,初步接触并了解党的抗日活动和相关政策。在18岁时写下入党申请书,1938年正式入党,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老人。 https://cfeenet.com/%e4%b8%ad%e5%a4%ae%e7%ac%ac%e4%b8%89%e7%94%9f%e6%80%81%e7%8e%af%e5%a2%83%e4%bf%9d%e6%8a%a4%e7%9d%a3%e5%af%9f%e7%bb%84%e5%90%91%e5%ae%89%e5%be%bd%e7%9c%81%e8%bd%ac%e5%8a%9e%e7%ac%ac%e4%ba%8c%e5%8d%81/  https://cfeenet.com/%e4%b8%ad%e5%a4%ae%e7%ac%ac%e4%b8%89%e7%94%9f%e6%80%81%e7%8e%af%e5%a2%83%e4%bf%9d%e6%8a%a4%e7%9d%a3%e5%af%9f%e7%bb%84%e5%90%91%e5%ae%89%e5%be%bd%e7%9c%81%e8%bd%ac%e5%8a%9e%e7%ac%ac%e4%ba%8c%e5%8d%81/ https://cfeenet.com/%e4%b8%ad%e5%a4%ae%e7%ac%ac%e4%b8%89%e7%94%9f%e6%80%81%e7%8e%af%e5%a2%83%e4%bf%9d%e6%8a%a4%e7%9d%a3%e5%af%9f%e7%bb%84%e5%90%91%e5%ae%89%e5%be%bd%e7%9c%81%e8%bd%ac%e5%8a%9e%e7%ac%ac%e4%ba%8c%e5%8d%81/
在这部传记中,关于丁景唐加入党组织的过程写得既生动又感人。在那个救亡图存的年代,青年丁景唐的心中澎湃着想去延安参加革命斗争的火热激情,“抗大”“陕公”“鲁艺”,无一不让他魂牵梦萦心向往之。学校里的中共地下党员张诚了解到他的思想动态后,和丁景唐有这样的一段对话。张问:“为什么要到延安去?”丁回答:“为了革命!”“难道在上海就不能革命吗?”在张诚的启发下,丁景唐终于说出深藏心底的秘密:“我要找党!”张诚笑道:“那好,我们一起分头去找党。”这些纯真、坚定、炽热的话语,原汁原味地反映出那一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,今日读来,仍使人感佩不已。
“老丁不老,快乐是宝。故交新知,共贺永好。”这是丁景唐先生晚年过生日时,朋友们献给他的一首小诗,描画出一个性格乐观开朗,善于结交朋友的文化老人形象。阅读这部传记,我强烈地感受到,丁景唐先生身上有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,他为人正直、热情、善良,有包容精神,这些品质像磁场一样吸引了众多朋友围拢在他身边。青年时期的丁景唐,负责筹办“上海文艺青年联谊会”,通过策划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,集聚了一大批追求进步的有志青年。到了中年,丁景唐的行事风格更加稳健、从容,成为文艺界朋友们值得信赖的出版家,他在担任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期间,主持编纂《中国新文学大系》第2辑等重量级图书,一下子就聚拢了八方友朋。晚年丁景唐,依旧活跃在新老作家中间,他和茅盾、巴金、夏衍、施蛰存等老辈作家之间延续了几十年的友谊,历经岁月的洗礼,越发显现出金子般的分量。他身体力行带领子女们开展文史研究,致力于发掘、保存上海文化史中的珍贵篇章,两代人的接续奋斗不图名、不为利,这样高尚的品格难道不值得我们赞叹吗? https://cfeenet.com/%e4%b8%ad%e5%a4%ae%e7%ac%ac%e4%b8%89%e7%94%9f%e6%80%81%e7%8e%af%e5%a2%83%e4%bf%9d%e6%8a%a4%e7%9d%a3%e5%af%9f%e7%bb%84%e5%90%91%e5%ae%89%e5%be%bd%e7%9c%81%e8%bd%ac%e5%8a%9e%e7%ac%ac%e4%ba%8c%e5%8d%81/  https://cfeenet.com/%e4%b8%ad%e5%a4%ae%e7%ac%ac%e4%b8%89%e7%94%9f%e6%80%81%e7%8e%af%e5%a2%83%e4%bf%9d%e6%8a%a4%e7%9d%a3%e5%af%9f%e7%bb%84%e5%90%91%e5%ae%89%e5%be%bd%e7%9c%81%e8%bd%ac%e5%8a%9e%e7%ac%ac%e4%ba%8c%e5%8d%81/ https://cfeenet.com/%e4%b8%ad%e5%a4%ae%e7%ac%ac%e4%b8%89%e7%94%9f%e6%80%81%e7%8e%af%e5%a2%83%e4%bf%9d%e6%8a%a4%e7%9d%a3%e5%af%9f%e7%bb%84%e5%90%91%e5%ae%89%e5%be%bd%e7%9c%81%e8%bd%ac%e5%8a%9e%e7%ac%ac%e4%ba%8c%e5%8d%81/
丁景唐一生爱书、买书、看书、写书,为世间播撒书香成为他生命中一道独特的风景。我特别关注先生的第一本书,出版于1945年3月的一本诗集——《星底梦》,刊行时用了他的笔名“歌青春”。该书收入丁景唐1943年初至1945年春发表的28首诗,问世后即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。这本诗集1986年5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再版,其中的部分诗歌2013年9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重新编选出版,可见先生的诗歌在不同年代都有它的读者,因此拥有了超越时间的生命力。 https://cfeenet.com/%e4%b8%ad%e5%a4%ae%e7%ac%ac%e4%b8%89%e7%94%9f%e6%80%81%e7%8e%af%e5%a2%83%e4%bf%9d%e6%8a%a4%e7%9d%a3%e5%af%9f%e7%bb%84%e5%90%91%e5%ae%89%e5%be%bd%e7%9c%81%e8%bd%ac%e5%8a%9e%e7%ac%ac%e4%ba%8c%e5%8d%81/  https://cfeenet.com/%e4%b8%ad%e5%a4%ae%e7%ac%ac%e4%b8%89%e7%94%9f%e6%80%81%e7%8e%af%e5%a2%83%e4%bf%9d%e6%8a%a4%e7%9d%a3%e5%af%9f%e7%bb%84%e5%90%91%e5%ae%89%e5%be%bd%e7%9c%81%e8%bd%ac%e5%8a%9e%e7%ac%ac%e4%ba%8c%e5%8d%81/ https://cfeenet.com/%e4%b8%ad%e5%a4%ae%e7%ac%ac%e4%b8%89%e7%94%9f%e6%80%81%e7%8e%af%e5%a2%83%e4%bf%9d%e6%8a%a4%e7%9d%a3%e5%af%9f%e7%bb%84%e5%90%91%e5%ae%89%e5%be%bd%e7%9c%81%e8%bd%ac%e5%8a%9e%e7%ac%ac%e4%ba%8c%e5%8d%81/
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在为这部传记所作序言中写道:“总结丁景唐先生的一生,他首先是一个久经考验的老同志、老干部,其次才是一个有良知的现代知识分子,编辑出版岗位上的真正懂行的专家。”诚哉斯言!正因为有着丁景唐先生这样孜孜不倦的播种者,我们才能品尝到果实的滋味。周洋
《丁景唐传:播种者的足迹》
丁言昭 著
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